人物
时段
朝代
诗文库
宋故文明殿学士尚书兵部侍郎太子少师程公羽世录 南宋 · 程大昌
 出处:全宋文卷四九一○、《新安文献志》卷六二上
五代祖秀生二子,长即吾之高祖也。
次俶,赠少府少监
生公讳羽字冲远,通经书之学,擅词章之业。
幼举进士,黜于礼部,皆侍郎张允知贡举
公每下第,辄诣门献文谢不敏允心愧重之。
天福中,允复知贡举,公遂登乙科,调郓州阳谷县
秩满,易帅孙公辟观察支使,改华商支使府,罢授河中府虞乡京兆府醴泉成都府新都县令
选东铨,引见于崇政殿
太祖以久次有劳,特迁秘书省著作郎、知兴州
未逾年,权山南府
太宗潜渊,判开封府
太祖妙简时髦,备宾僚之选。
宰相赵公普凡三进朝臣名,不可上意。
一旦,太祖赵相曰:「吾自得之矣。
昔者县令著作郎程羽在何处?
可召来」。
判官,时与权官贾琰同幕也。
太宗承乾纂绪,升离继照,云龙胥会,千载一时,超授给事中权知开封府
并州不禀正朔,太宗将兴问罪之师,且以坤维远服,藉人镇抚,非公才不可倚,出知益州
陛辞,面谕曰:「此行非大事,不久当召卿」。
至任几二载,召还,授礼部侍郎文明殿学士
宗伯任选群材,时谓得人,上益知遇之。
护从北狩,归感疾甚,累拜章求致政,不遂所请。
郊祀恩改兵部侍郎,终于位。
太宗闻讣,惊悼曰:「方将大用」!
礼部尚书,累赠太子少师
生一男希振,终于虞部员外郎
希振生三男:长适,终于右班殿直
次遹,终于黄州黄陂县
次道,无禄而卒。
遹生三男:长珦,见任殿中丞
次璠,见任赞善大夫
次珫,未仕。
道一男瑜,汝州龙兴,监解州安邑盐池
公以耆艾之德,逢熙洽之运,宠遇隆重,才望烜赫,而不登三事,弼辅万几,命矣夫!
先是公自醴泉新都,属国都新定川蜀,所在盗起,入剑门,涂梗不可进,弃官东归。
俄而令下有司:有不之任官,谪岭表,永不录叙。
公即时奔赴交代,以亲老有退居志,端居醴泉私第,晨夕洁养,恬素为乐。
何镇将使酒凌公,公慷慨发愤。
受代诣阙,遂遇太宗拔擢,登翊王府,斯亦命欤?
平生所著文稿未尝编缀,门户零替,嫡嗣继亡,箧笥弗收,散落殆尽。
前岁,从弟珦寄公五七言诗一轴廿六首,云偶得于他所。
吾因略叙夫宗派世家,附于《贻范集》云。
陈元光平潮寇诗元光赠诗云:参军许天正,是用纪邦勋。天正和之。) 唐 · 许天正
五言排律 押词韵第一部
抱磴从天上,驱车返岭东
气昂无丑虏,策妙诎群雄。
飞絮随风散,馀氛响日镕。
长戈收百甲,聚骑破千重。
落剑惟戎首,游绳系胁从
四野无坚壁,群生未化融
龙湖膏泽下,早晚遍枯穷。
初唐 · 陈元光
 押文韵
参军许天正,是用纪邦勋。
按:(按《全唐诗》卷四五许天正《和陈元光平潮寇诗》。题注曰:「元光赠诗云『参军许天正,是用纪邦勋。』天正和之。」)。
半径庐居语父老 其二 初唐 · 陈元光
五言排律 押阳韵
丹心忠老母,白首媚萱堂。
万里提兵路,三苗葬子方。
桑田多变海,萱草独凌霜。
华洁凝秋色,葳蕤灿晚芳。
山灵驱毒蛀,神女靓明妆。
剥落千花后,舒迟百岁康。
如何龄九五,霞佩陟云房。
语罢成追暮,群然泪雨茫。
原按:《志铭》:总章己巳,闽广之交,獠蛮啸聚。高宗陈政公出抚之。至界,以兵少请援,朝命二兄敏、敷领兵南下。(太母魏氏见三子之闽,乃与俱往。至浙之江山县,敏、敷病疽。至浦城,孙子亦疽。魏母提兵至镇,得进屯云霄营。卒,孙元光将军,代领其众,奉建州治。垂拱四年,魏氏卒,将军以支孙承重,付州事于许天正,葬祖母于半径山,结庐守制。人称半径将军。故有《庐居语父老》之作。
乞将所赐名号追赐虚靖先生政和八年十月 北宋 · 刘拣
 出处:全宋文卷三三五二、《宋会要辑稿》崇儒六之三五(第三册第二二八六页)
伏蒙圣慈宣谕,授臣守静先生
陛下所以待高尚有道之士,如臣学术无取,昧于大道,兼臣见有家属,宗迹同俗。
若忝冒先生之号,恐未允心议,上负陛下盛时清净之化。
所有告命,乞赐追号虚靖先生
春去也 胶东人呼峰为崮,崮读若个。山中峰以崮名者,不可一一数,口占得二十二解 其十二 摩头崮 现当代 · 黄公渚
 押词韵第十一部
摩头崮,峰以响云鸣。
昂首霄空裁咫尺,荡胸云气自纵横。
石作马槽形(摩头崮在天门峰西,即响云峰。将军槽石形如马槽,在崮西。)
按:①摩头崮在天门峰西即响云峰将军槽形如马槽在崮西。
崔浩高允 南宋 · 李石
 出处:全宋文卷四五六四、《方舟集》卷九
君子之于天下事也,欲求其通,故学欲其博。
事通而学博,则必掩众取名,名之所归,责之所生,一身有所未安,况欲以此谋天下之事乎?
所谓通者,于文武则曰兼资,于儒墨则曰并用,于三才则曰无不知,于六艺则曰无不习。
求欲掩众人而直出其表者,好名之累也。
殊不知昔之君子有其善而不居,故能兼众人之善;
弃其智而弗用,故能合众人之智。
其于名也,退然不敢专美。
卒之天下以名归之,方且泛然受,悠然辞,若有不得已居此名者,斯其所以安其身。
推其身之馀以及天下事,则亦绰绰无难矣。
崔浩、高二臣者,魏之起燕、代而伯中国,二臣力居多。
事通而学博,犹一体之人也。
崔浩不免杀身,高允独能自全者,史氏于传不甚著其事,于《高传》明浩之所以死者加详。
愚请合而论之。
谈兵则有败衄之祸,为史则有漏泄之祸,占天则有窥测之祸。
有一于是,足以杀身,况欲合三者以争名?
于三事也欲其无不通,于三者之学也欲其无不博,而欲以是幸免于乱世之祸乎?
固自取,亦有幸免者。
魏起燕、代,用兵中国,为谋主,帷幄坐胜,所至策勋,而亦参乐平王军以西破杨难当,此其知兵相似也。
三公领国史,奉诏分掌其事,虽专其职而用力居多,此其述史相似也。
浩初以占天精于风角,用以策敌,而以律历为浅事以难说,此其占天相似也。
夫合三说以相似,然竟以此杀身而独幸免,以令名始终者,有由矣。
且二人以儒知兵,浩之事魏三君,课功居多。
为晚进,适时少事,得以雍容俎豆,不由汗马取名。
如占天、星历、灾异、五行,二人之学非独相似,人谓过于也。
三公,允甫以著作起家,同领国史,所志太祖以下三朝多出笔,主其要而已,竟以此受祸,独恃景穆芘护不死者,人固有幸不幸哉。
大抵以多事为通,以多学为博,则抗之以满。
又为郤标之徒所误,如刻国史于石以彰直笔,如以五星聚东井不欲东伐,又援汉元年十月之占以自乱,与反覆辩论。
允则虽明灾异之学,不肯对人言之,又知浩之必不免,预形于言,此其独保令名,寿考以终者,得非以其廉于取名者欤?
生平自比子房,君臣相谀以为近似,使其果有明哲保身之虑,则有封留之足从赤松子隐去,否则勇退急流,不以名掩众,其庶几乎。
呜呼!
士大夫之心术,平昔处学问、居富贵者,了了于性理,不可不自厚也。
不信佛,不谈老庄,未碍也。
其妻佞佛,取其书裂投溷中。
夫佛书者,华言而梵学,与中国书同文之一,岂粪腐之可污乎?
又以残酷杀李顺一事,其报应亦昭昭矣。
允心术所感,诚有异于者。
幼尝为浮屠,为塞上公诗,有齐得丧、忘物我、浩然世外之意,其行诸州,狱务矜恤,多所贷纵,以廉平称。
又挺身以明罪多于,帝怒,反免所坐僮吏数十百家五族之诛,此何止千人之活而已乎?
因观史氏所载崔浩、高同罪异罚,故合二人论之,以为君子掩众取名之戒。